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话说丨老北京不止一个瑞蚨祥,还有许多绸缎庄

2023-01-31 22:26:39 348

摘要:老北京人穿衣都是买了衣料找裁缝做,或者是自家的妇女来做。买衣料要去绸布店,当年北京最有名的绸布店是“八大祥”,因为他们的店名里都带一个“祥”字,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成祥、谦祥益、益和祥、东升祥、丽丰祥。今天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瑞蚨祥了,他...

老北京人穿衣都是买了衣料找裁缝做,或者是自家的妇女来做。买衣料要去绸布店,当年北京最有名的绸布店是“八大祥”,因为他们的店名里都带一个“祥”字,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成祥、谦祥益、益和祥、东升祥、丽丰祥。今天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瑞蚨祥了,他几乎成为了大栅栏的代名词,其实老北京的绸布店多得数不清,今天小编选了当年几家最有代表性给大家介绍介绍!


新世界丝绸店


王府井大街路东的新世界丝绸店原名“新巴黎丝绸店”,是天津新巴黎丝绸店的分号,开业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黄子枫任经理。新巴黎丝绸店主要经营江南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特产的纯丝的宁绸、春绸、绮霞缎、素杭库缎、湖绉、凤凰纱、华丝葛、十两绸、八两绸、项衣绉、亮花缎等。还有山东的茧绸、大丝绸等。



新巴黎丝绸店派人在江南杭州、苏州等地采货。这种直接从江南办货不仅货物纯真、质量好,而且进价便宜。在北京就好销售。苏州、杭州的丝绸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中国人老少男女都喜欢它,外国人也拿它当做珍品。所以,从新巴黎丝绸店开业后,中外各界顾客进店选购各色丝绸的络绎不绝。从1938年开业至1941年,做了两三年的兴旺买卖,新巴黎丝绸店年年赚钱。


但是,自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与英、美、法等国绝交,发生了战争。日本在北平的占领军包围了东交民巷里美、英、法等国的使馆和兵营,这些国家的使馆人员和官兵都失去了自由。从而,新巴黎丝绸店失去了一部份顾客,买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给日本人做事的警察、特务、伪军官买东西,经常不付款,因此,使得新巴黎丝绸店生意衰落,逐年赔钱。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新巴黎丝绸店的生意又有些抬高,买卖一度忙了起来。但是,不久内战爆发,物价不稳,货物上午卖出,下午就买不回来。店铺营业又陷入艰难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新巴黎丝绸店参加了公私合营,成了人民的企业,深感自己的“新巴黎”店名,不是味儿。中国人的企业,那能起个外国首都的名字。


经过斟酌才改称为“新世界”丝绸店。旧东安市场的拆除,新东安市场的重建,由于新世界丝绸店,正在拆建范围之内。所以停止了营业,店堂拆除了。


谦祥益绸布店


谦祥益绸布店是北京有名的老字号,与瑞蚨祥等几家绸布店合称“八大祥”。总店在前门外廊房头条,这是分号。关于总店情况,后文另有介绍。谦祥益绸布店是山东孟家开办的,谦祥益北号于民国初年由孟家委托刘述斋在后门桥北侧创办。主要经营棉布、绸缎、皮货等商品。其经营风格本着总店的要求,商品保证高质量,不卖假货次货,价格不二,诚实待客。



为了取得顾客的信誉,在有些商品上,标有“谦祥益北号”的字样。虽然谦祥益北号的各种货物都统一由谦祥益总店进,但是谦祥益北号一般都向总店订货,总店在向工厂订货时,要求在布匹或绸缎、呢绒的机头上,织“谦祥益”或“谦祥益北号”几个字。谦祥益北号以做官僚、富户的生意为主,每逢这些顾客登门,都先不谈生意,让至很讲究的屋子里沏茶敬烟。


看商品时,有小学徒给取来样品请顾客挑选。这些顾客每来一次,都不是买一两样,或几尺绸缎。一买就买很多。而且不给现钱,记在账上,到年终结算付款。像这样的官僚、富户的买卖,一般绸缎布店是做不了的。一是它们的商品少,不齐全;二是它们的资本少,赊不起。而谦祥益北号,货多货全,要什么有什么;资本雄厚,来这个店铺的有钱顾客都是记账,先使用后给钱。没资本是做不了这样买卖的。在民国年间,清代的一些遗老遗少和段祺瑞、吴佩孚、徐世昌等军阀都曾是谦祥益北号的常客。


虽然谦祥益北号是个大买卖,到这个店铺的多是有钱有势的大顾客,但是对一般市民或乡村农民进店,他们也热情接待。伙计、小学徒迎上去,主动打招呼。请坐看商品。买与不买,顾客走时,也都送至店门,并说您再来照顾。这些普通市民和乡村农民进店,一般都购买低档的粗布、白布或蓝布。买的少,价钱低。


但是,谦祥益北号卖给他们的这些棉布,还都是用尚好的棉纱交给织布作坊定织定染的,这种布缩水小,不褪色。而且顾客买10尺,外加1尺,这叫“老尺加一”(当时木尺有两种,老尺大,新尺小。谦祥益北号卖布用老尺)。这就说明,谦祥益北号很会作买卖。多赚官僚、富户的钱,少赚普通市民和农民的钱。让他替谦祥益北号做广告宣传,说他们货好还便宜,而且另外“老尺加一”。因此,谦祥益北号在北城一带人人皆知,生意十分兴隆。


1937年“七·七事变”后,社会动荡不安,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艰苦,谦祥益北号就开始进入艰难时期。他们卖出的大号到年终算账,收进的钱只是卖出去的十分之一。不赊账卖,买卖自然少了。好不容易盼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了。但是,盼来的是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不久,三年国内战争爆发,依然是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谦祥益北号实难维持下去,就停止营业,将余货都运到前门外谦祥益总店。


天有信布店


天有信布店坐落在前门外鲜鱼口街路北,是山东昌邑人高姓于清道光年间(1841-1850)开办的。天有信和前门外大栅栏的天成信是北京两家最早经销洋布的店铺。它的店史比北京“八大祥”之一的瑞蚨祥绸布店早得多。天有信从开业起,至1942年歇业,是北京绸布业极有影响的大户。在民国年间,天有信经理高伦堂曾任北京布行商会会长,北京总商会董事。他和瑞蚨祥共同掌握着北京绸布行的大权,左右着绸布业的行情。本文有些资料是高伦堂后人高守信提供。



山东省的昌邑地区是历史上著名的棉纺织业之乡,当地人不少是经营布业的。昌邑高家祖祖辈辈都是以纺织和推销棉布为生的。在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前,高家(其名已无可考)就从家乡昌邑往京师贩运布匹。这种昌邑棉布面宽只有一尺二寸,每四十八尺是一匹。布丝密厚、结实、耐穿,售价便宜,因此,很受北京人的欢迎。


昌邑高家干了几年,买卖很赚钱,为了长期在这繁华的城市干下去,于是托人在前门外鲜鱼口街路北找了个小铺子开办了“天有信”小布店。不久,又在前门外大栅栏里开办了“天成信布店”。


洋布是对土布而言,中国各地纺织出的棉布都是木机人工,厚,面窄,称之为土布。欧美包括东洋日本的棉布,是机器纺织,薄,面宽,称之为洋布。洋布在中国市场上出现前,没有土布之说。从洋布运进中国后,人们就把中国人自己织的棉布,叫“土布”。据清乾隆年间所绘的《乾隆南巡图》上,当时正阳门外大街有一家店铺前,其“市招”上就写有“洋货”二字。


说明,洋货早在十八世纪时,北京市场上就出现了。当时的洋货以杂货、纸张居多。洋布在北京市场上出现是在道光年间(1821-1850)。天有信和天成信这两家布店是最早经营洋布的店铺。不过,当时的洋布并不受人的欢迎,因为,虽然洋布花样新颖,色泽好看,价钱又便宜,可是不耐穿,没有土布结实。如道光二十五年刊印的《都门杂咏》上写:“绵袍洋布制荆妻,颜色鲜明价又低;可惜一冬穿未罢,浑身如蒜伴茄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在北京城内蓬勃展开,他们反对洋人传教士、反对“二毛子”(中国教徒),反对洋货。天有信和天成信是经营洋布的店铺,此时,天有信和天成信早已分开经营,天有信归原创业者高家长子经营,天成信由次子掌管。天有信的掌柜思想开朗,善于跟着潮流走,他看当时北京到处反对卖洋货,使用洋货,就自动将铺中所存洋布都搬出,当众烧毁。可是,大栅栏里的天成信在义和团火烧老德记大药房时,一起被大火吞没。


时间到了清末民初(1908-1915)时,天有信由高伦堂经营,买卖兴隆一时。当时,天有信名为布店,实际绸缎、布匹、呢绒、细毛皮货全都经营。像杭州产的宁绸、春绸、库缎、绮霞缎,苏州产的十两绸、八两绸、盛仿绸、亮花缎,山东产的绵绸、大丝绸、茧绸等。河北高阳白布、市布、标布,江南的夏布,山东昌邑产的蓝、白布。


北京清河产的毛呢,江苏南通产的褡裢绒,天津产的松紧绒。细毛皮货有河套的滩羊皮、水獭、灰鼠、狐皮等。洋货有德国礼服呢,法国的法兰绒,东洋日本布等,各种绸缎、呢绒、布匹、皮货俱全。


另外,此时的天有信已不是店堂狭小的小布铺,已建成外有高墙大铁门,门内是个宽阔院落,上有铁罩棚,店堂在院落里面。从外看不像店铺,倒像个深宅大院的府门。天有信在民国年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曾提倡国货,大卖爱国布。


河北省高阳一带,在历史上农村家庭纺织业就很发达,后来市场为洋布垄断,所以,高阳一带的纺织业濒于破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大战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忙于战争,无暇控制中国市场。因而我国的纺织业乘机兴起,尤其是高阳布发展很快,当时的高阳布被称之为“爱国布”。店铺卖高阳布和市民穿高阳布都是爱国的表现。


天有信在不卖洋布,提倡爱国布中,在社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后来不久,布行商会改选时,高伦堂被同行推选为会长。1932年又被北平市商会推选为常务董事。天有信的顾客很广泛,上有官员大户,下至平民百姓,每天买东西之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是民国时期北京布业之中首户。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后来由于日本侵略者对北平的疯狂掠夺,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贬值,工农业破产,人民失业,各业萧条。天有信也失去了往日之光彩,门前冷落异常。又由于战乱,南北交通受阻,外省货物来不了,本地织染业作坊等又相继停止生产,所以,货源缺少,投机商屯积居奇,使得买卖不好维持。天有信全店职工六七十人,工钱、伙食连年亏损,负债累累。最后,至1942年,只得宣告歇业而倒闭。


瑞林祥绸缎庄


瑞林祥绸缎庄创办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是山东省章邱县孟家经营的,最早店址在前门外西荷包巷。后又在前门大街开办分号——瑞林祥东记绸缎庄。俟前门瓮城拆除时,瑞林祥总号并入分号,统称“瑞林祥绸缎庄。”1958年撤点。



在清代,山东章邱一带地方大多数人家除了种地,不是从事纺织大捻布(当地土布)生产,就是做贩卖布匹,绸缎的生意。这个地方姓孟的是个大姓,孟姓人家也多从事布匹和绸缎的买卖。原瑞林祥的创业者就是山东章邱家乡干大捻布生意的。将棉花发给农家纺线,线纺成,又将线发出去织布;布织成该浆的浆,该染的染。这些都是发给加工费即可。


开始将这些大捻布运到济南去贩卖,生意很是兴隆,后又运到北京来卖。大约在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清咸丰皇帝死,同治继位,北京有许多店铺遭劫,不少买卖没法干倒闭了。因此,这个孟姓商人乘机在前门西荷包巷倒过来一家关门店铺的铺底,开办了瑞林祥绸缎布匹洋货庄。当时瑞林祥除零售和批发大捻布外,还兼营洋布、绸缎等货。


由于当时战乱已过,社会比较安定,又由于前门荷包巷是出入前门必经之地,车马行人多,商业繁盛,所以,瑞林祥开业后,生意就很兴旺。而且“瑞林祥”的店名很快为北京居民所知。


过去在北京有“八大祥”之说,是八家经销绸缎、布匹,店名中有个“祥”字的店铺。关于这八家店铺的名字说法不一样,有的说是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瑞蚨祥皮货店、广盛祥绸布店,廊房头条的谦祥益绸布店,珠宝市的益和祥绸布店,打磨厂的瑞生祥绸布店,前门大街的瑞增祥绸布店和瑞林祥绸布店等八家。


有的说八大祥都是山东章邱孟家开的,它们是,大栅栏的瑞蚨祥,廊房头条的谦祥益,珠宝市的益和祥,前门大街的瑞增祥和瑞林祥,打磨厂的瑞生祥,东四的东升祥,西四的丽丰祥等八家。


以上两种说法都有瑞林祥,而且瑞林祥在八大祥中还是开业较早的一家。据1942年11月《立言画刊》一篇“北京之八大祥”文记述:“山东孟家祥字号,创始于同治年间,最初只有两家,一在前门西月墙(西荷包巷)瑞林祥,一在东月墙(东荷包巷)谦祥益,营业阔大,兼营粗细洋土布匹,绸缎。此后,瑞生祥在打磨厂西口路南开业。


到了清光绪初年,瑞林祥在前门大街路东,鲜鱼口南侧开办分店“瑞林祥东记”,谦祥益在珠市口北口路西开办分店“益和祥”,瑞生祥在前门大街路东,打磨厂南侧开办分店“瑞增祥”。


至于赫赫有名的瑞蚨祥,开业是较晚的。它开业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但是,它后来居上,在激烈地商业竞争中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商品齐全,接待顾客和气热情,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发展很快,瑞蚨祥店名世人皆知,成为八大祥之首。


瑞林祥的衰败有两个原因,一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中,瑞林祥老店和分店“瑞林祥东记”都遭火灾。俟事变后,瑞林祥经多方筹集资金,建房办货重整店铺,老店和分店又重新开业。二是民国四年(1915),拆除前门瓮城。因为当年,进出前门的行人、车马,经常拥挤不堪,交通堵塞难行。


民国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善前门的交通,解决瓮城道路堵塞问题,在当时内务部长朱启钤主持下,拆除了瓮城,打开了出入前门的障碍物。但是,随着拆除前门瓮城,店铺众多,商业繁盛的东、西荷包巷也就不存在了,瑞林祥老店被迫与分店瑞林祥东记合并。这次拆店房搬家对瑞林祥是一次重大损失。有以上两次事件,瑞林祥从此衰败下去。


瑞林祥与瑞林祥东记合并后,实际上分店已就不存在了。由于资金不足,商品不全,因此,已无法与同行竞争,只能维持门市。后来,瑞林祥曾兼营汇兑。一次因给人家汇兑一笔巨款,其款被外埠一家店铺吞没,填补了亏损,而受了牵连。由此,瑞林祥为了弥补亏空,民国十年左右,孟姓就将瑞林祥卖在了段范五的名下,继续用“瑞林祥”字号营业,直至1958年全市调整商业网点时,撤消为止。


另外,打磨厂的瑞生祥和前门大街的瑞增祥早在民国二十一、二年时,就先后倒闭停止营业了。此时,八大祥中能与瑞蚨祥竞争,互相抗衡的,只有谦祥益一家。在北京,谦祥益始终竞争不过瑞蚨祥。但是,在天津瑞蚨祥却没有谦祥益声望高,买卖兴旺。


益和祥绸缎庄


谦祥益是山东章邱县旧军镇孟家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在前门外东月墙开办。当年前门的东、西月墙是店铺众多的商业巷子,东月墙卖荷包的多,叫“荷包巷”,西月墙卖帽子的多,叫“帽巷”。统称“东西荷包巷”。



谦祥益在家乡山东济南就是经营寨子布(土布)的,在北京也是以经营寨子布为主。因为这种寨子布,布厚结实耐穿,售价又很便宜,所以生意很兴隆,谦祥益之名也很快驰名京城。但是,由于“荷包巷”街道很窄,店铺的店房都窄小,谦祥益的店铺也不大,买卖不容易扩大发展。于是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左右,在前门外珠宝市北头路西开设分号“益和祥”。后又在民国初年,在鼓楼前,后门桥北侧开办第二个分号,即谦祥益北号。


民国四年(1915),为了改善前门瓮城出入的交通堵塞问题,在当时内务总长朱启钤主持下,拆除了瓮城,除关帝庙和观音大士庙外一律拆除。帽巷和荷包巷自然在拆除之内。谦祥益也必须拆迁,于是,谦祥益在前门外廊房头条路北,将聚泰德干果店的铺底倒了过来,大兴土木,建成店门前有小广场,上有高大铁罩棚,店堂宽阔,布置典雅,货架有序的大店铺。


此时,谦祥益和分号益和样、谦祥益北号都是从以经营寨子布,改以经营苏州、杭州的丝绸、罗纺,南京的缎子为主。谦祥益总号主营大宗批发,兼门市零售。益和祥主要是门市零售。清末民初,谦祥益的主要商战对象是大栅栏里的瑞蚨祥。由于瑞蚨祥所处的大栅栏在当时北京城是最繁华的商业街,所以,谦祥益的生意始终略逊于瑞蚨祥。


可是在天津,瑞蚨祥敌不过谦祥益,谦祥益为首。解放后,1953年谦祥益迁至其分号珠宝市的益和祥中,合并后统称“谦祥益”。后又改称北京丝绸商店至今。


瑞蚨祥绸布店


瑞蚨祥绸布店、瑞蚨祥绸店西号、瑞蚨祥皮货店和东鸿记、西鸿记茶庄都是山东孟记的买卖。瑞蚨祥绸布店被称“八大祥”之首。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时,北京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登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就是说戴帽子讲究戴马聚源的帽子,穿衣服讲究用瑞蚨祥的绸缎和皮毛做的衣服,穿靴鞋讲究穿内联升做的靴鞋,腰中带着东四牌楼四大恒字号钱庄出的钱票才最光彩、最体面。(现在除“四大恒”没有外,其它三号俱在)。



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创业者是山东孟雒川。最早孟雒川随父亲在山东济南经营大捻布(一种农村土布)的生意。后来在济南开设了瑞蚨号布店。“瑞蚨”是什么意思呢?据说,孟家用这两个字时,还有一段故事呢。孟雒川的父亲虽然是个商人,但他粗通文墨,好交文人做朋友。他认为,什么“兴隆”、“天盛”、“庆福”等店名都太俗气,不可取,他在给自己的买卖起店名前,特意做了一桌酒席,邀几位好友来作客。在吃饭时,他站起来,一揖到地,请大家为其店铺起名。大家你说一个,他说一个,最后就选中“瑞蚨”两个字了。


在古代传说有一种虫子叫“青蚨”。它比蝉稍大些,能招来铜钱。后来人们索性把青蚨当做铜钱的代名词。“瑞”是祥瑞,给人带来吉祥。用“瑞蚨”为店名,既不俗,又可预祝自己的买卖“招财进宝”。孟雒川是很能干的,他父亲死后,他就把济南的瑞蚨号改为瑞蚨祥了。他还想把买卖做大些,决定到北京来。他认为济南再好,也比不了北京。北京人多,买卖好做。


开始,他先派店中工友孟觐侯和一个学徒,用大车运了一批大捻布到北京做试探性销售,结果大捻布在北京很受欢迎,很快就卖完了。从此,他就做起贩运大捻布的买卖,而且买卖越做越好。恰巧,这时大棚栏一家店铺,亏损不能经营下去了。孟家就用大价钱把这个店铺买了过来。经过一番筹备,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就在光绪二十一年正式开业了。此后,孟家在民国初年又先后在大栅栏里开办了四个买卖。


旧中国,工商业之间竞争是激烈的、你死我活的,特别是在同行业之间尤其。过去有“同行是冤家”之说,大棚栏各店铺之间也是如此。不管哪个店铺,为了生存发展,就得招来顾客,要引来顾客,就得和同行业者竞争,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商战”。瑞蚨祥很重视商战,它们知道,在商战中要取得胜利,就得了解对方,了解顾客,了解同行业情况。


瑞蚨祥为了了解同行业情况,经常派人到各店铺,以顾客身分调查它们的商品质量、行情,便于自己给商品标价。凡一般商品,瑞蚨祥的标价都略低于市价。但紧俏商品,就适当地提高。瑞蚨祥为了多销售,它们在北京首创“礼券”。当时,社会风行探亲访友和馈赠礼品的习俗,瑞蚨祥的礼券既方便了送礼者,也方便了受礼者,因之大受社会各界欢迎。


大栅栏这条街,每天人流熙熙攘攘,拥挤不堪,是块“寸金之地”。在廊房头条里的“八大祥”之一的谦祥益,曾想方设法挤进大栅栏里来,而瑞蚨祥就千方百计阻止它进来。民国初年,大栅栏里一家店铺要出倒(倒卖给别人),谦祥益知道消息后,到处托人,花多少钱也要把这个买卖弄到手。而瑞蚨祥通过同仁堂,先把这个店铺弄到手,开了东鸿记茶庄,还是没有让谦祥益挤进来。


瑞蚨祥同它东邻的祥义竞争更为激烈。这里有一段瑞蚨祥同祥义比罩棚的趣事。由于祥义的东家是清宫太监小德张,后台硬,经济实力强,所以它处处要和瑞蚨祥比高低,从商品销售到门脸的装修,它都同瑞蚨祥攀比。原来两家都是普通的小门脸,后来,瑞蚨祥在店门前圈了个小院,并装上个大铁门,很是气派。


很快,祥义就把店前小院的砖墙拆去,花大价钱打造个镶有花饰、涂绿漆,既漂亮又大方的铁墙、铁门。接着,瑞蚨祥又把店前的普通罩棚改成可升可降的铁罩棚,祥义看瑞蚨祥弄了个铁罩棚,也找工匠装了个活动的铁罩棚,而且比瑞蚨祥的铁罩棚升得还高。现在,祥义的花棚栏铁墙和罩棚及瑞蚨祥的铁罩棚都尚在。


瑞蚨祥从开业后,一直生意很兴隆。但是,“七·七”事变后,瑞蚨祥就走向下坡路。1949年,北平解放后,瑞蚨祥又中兴起来。1954年,瑞蚨祥提前参加了公私合营。


协成生布店


协成生布店位于崇文门外西花市大街,它是由河北饶阳人李姓出资8000银元,刘雅如领东于民国初年(1912-1914)开办的。当时有职工20多人,后增至近百人。最初主要经营装粮食的口袋、被套和马褡子(农民肩上放的布口袋)及土白布等商品。后来,发展成为花素布匹,洋布土布,丝织绸缎等商品齐全的有名的大布店。



协成生布店的东家、掌柜刘雅如和伙计、学徒都是河北省饶阳、献县、蠡县和肃宁县一带的人,在布行中属河北派。协成生所以能发展成为有名的大布店,是它的经营有方。概括地说,是货色齐全,质量上等,和气待客,方便顾客等。协成生进货,既有河北高阳的白布、市布、标布、双葛丝,山东昌邑的蓝白布、塞子布和大庄布,北京的爱国布,湖南和江西的夏布等,还有日本和欧洲各国进口的花素洋布。


既有苏州、杭州的丝绸纱罗,还有进口的呢绒等洋货。协成生进货不怕价钱高也要进上等产品。他们有专人常驻外地收购各种布匹。并且直接从工厂订货。协成生讲究做买卖要“和气生财”,顾客进门不论买多买少;买与不买都是热情接待。过去,协成生店堂里没有拦柜,摆着八仙桌和椅子,各种花素布匹和绸缎都整齐摆放在四周的货架上。


顾客进门,站柜的伙计主动的笑脸相迎,向顾客打招呼,请顾客坐下,学徒的献茶、点烟。而后才问,您打算用点什么,做衣裳还是做被褥?顾客看商品由学徒的给取来请挑选,不合适再让学徒的去取。不管顾客挑选多少次,伙计都是和颜悦色,不许露一点不耐烦。顾客买与不买,走时伙计都要送到店门口,并说,您下次来。协成生做买卖一切都给顾客提供方便,从营业时间上,太阳一出来就开店门,晚10点才关店门。遇顾客买得多或是老主顾协成生都可派学徒送货到家。


协成生虽不是每种商品都标明价钱,但是他们店堂中挂着一块“商品行情”牌,在上面将店中的主要商品都写明每尺价钱。此外,他们在货品上都系着一小布条,上写着只有本店人才知道的“暗码”。这个暗码是“春暖观鱼跃秋高听鹿鸣”,春是一,暖是二,观是三,鱼是四,跃是五,秋是六,高是七,听是八,鹿是九,鸣是十。如每尺一角二分八,就写“春暖听”三字,每尺六分三,就写“秋观”二字。协成生用暗码标价,是防同行业者来刺探商情,这是商战的一种手段。


用“老尺加一”拉买卖。协成生做买卖向来是童叟无欺,言无二价,但是为了多做买卖拉主顾,使顾客感觉协成生的布便宜,就用“老尺加一”的办法卖布。过去北京有“老尺”和“新尺”之分,老尺比新尺稍大些,他们卖布不仅用老尺,还每十尺加放一尺。顾客花十尺的钱,在协成生能买十一尺布。


协成生很讲究做买卖,经研究顾客心理,物美价廉是当年顾客买东西的共同心理。协成生掌握这种心理就将普通白布每尺的售价,定的比市价稍低,所以,顾客都说协成生的布便宜。实际上那些紧俏货还比别家贵呢。


协成生布店的买卖越做越好,也和它的管理得法有关。协成生布店到了三四十年代,全店职工已增至近百人。协成生的股东李家在店中没有任何职务,平日也不过问店中之事。掌柜刘雅如负责管理协成生的全部事务,人事任免,财政支出和收入都由刘雅如管理。只在每年农历年底结账后,刘雅如才亲自向股东李家交阅店中的账簿。


店中除刘雅如这个全权的大掌柜外,还有管人事和杂务,管采购,管“跑外”推销,管门市销售等几个部门的掌柜。刘雅如和这几个掌柜在协成生都吃“人力股”。就是根据每人吃股多少,年终结算后分红利。


协成生的一般职工每月的工资很微薄,到年终“说官话”时,可得到一部分“馈赠”。说官话是过去店铺管理的方法,掌柜刘雅如和其他掌柜在年终分头找职工、学徒个别谈话,总结他们一年的工作情况,好的表扬,缺点错误批评,并给“馈赠”。但是,每年说官话时,有的就高兴,有的就悲忧。因为按店铺规矩,协成生在说官话时,也是辞退职工和学徒的时候。另外,职工要打算离开协成生也在说官话时向掌柜提出。


协成生布店的职工包括掌柜在内,都宿在店中。食、宿、洗澡、理发都出店中之账,职工不用花钱。平日没有假日,职工每年有两个月的回乡探亲假,学徒在学徒期间不能享受,只有徒满后才能回家休息。


1949年,新中国建立。协成生布店在人民政府“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政策推动下,生意继续兴盛。但在50年代,由于政府需要这个地方,协成生撤点停业。


华兴蔚绸布商店


位于东安市场正街路西。于1913年开业,由刀汇川、李栋臣两人合资经营。刀、李二人都是东安门大街老绸布店 “长泰石”的徒弟,门里出身,精通业务。在市场内租房开店,规模很小,两东一伙,共三人。后逐渐发展,增添学徒,因清逊帝溥仪带太监宫女若干人,在此选购过应时绸缎。1916年秋,吴佩孚偕其妻来店选购衣料,由此该店虽不大,却颇有名,顾客也多为达官显贵,豪绅名优等高级消费者。



1920年东安市场二次火灾,铺面皆毁,因店主早有防备,抢运出大部,损失不大。市场重建后,买下铺面房,增加店员,生意兴隆,经营特点小而精。1955年10月公私合营,并入同行业之中。该店主要经营高档绸缎,多为宁绸库缎、杭罗杭纺及时兴的湖绉、锦缎、印度绸、印度缎、乔其绒、乔其纱,后又增添了呢绒、毛哗叽、中高档的府绸、夏布和花洋标等,是当时同行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家绸布商店。


元隆顾绣绸缎商行


开业于清朝末年,位于前门外东珠市口附近的西湖营,是经营顾绣绸缎商行。“顾绣”是指明朝嘉靖年间顾名世一家传统技法的刺绣。据《顾绣考》对顾绣技法的介绍“其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亦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夺天工,而山水人物无不逼肖活现”。顾氏后代,继承此法,并收徒弟,专门刺绣各种花鸟走兽的画幅、册页、手卷等,被称为“顾绣”。



因顾氏一家住在上海的“露香园”,又称“露香园绣”。顾绣对苏绣(苏州刺绣)影响极大,为此,苏绣也称“顾绣”。元隆商行以经营苏绣品种最多,在北京解放前,尤其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元隆顾绣绸缎商行因位于西湖营(也称“绣花大街”),生意十分兴隆。北京解放后,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改变,西湖营经销刺绣工艺品冷落了,元隆也于1962年停业。


1981年,元隆顾绣绸缎商行恢复营业,店址迁到天坛公园的东北角,原来的红桥百货商场旧址,由原来经营刺绣的老艺人为骨干。元隆现在经营的主要商品是刺绣和绸缎。除装饰性绣片以外,还有实用性的绣花衣裙,种类繁多,深受国内外宾客喜爱。


祥义号绸缎店


祥义号创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当时浙江杭州著名丝绸商贾世家冯氏家族传人冯保义,联合慈禧太后手下太监总管“小德张”(本名张祥斋)共同创办。浙江杭州冯氏家族数代经营绸缎生意,为打开北方市场,家族于道光十五年(1835)春,派十九岁的冯公(即后来祥义号掌柜冯保义之父)来到北京,在前门一带开设了一家绸缎店,主营绸缎与服装订制。



由于绸缎面料齐全,在前门一带经营了四五年便已小有名气,并结识了当时在韩国赫赫有名的巨商林尚沃。林尚沃与冯公年龄虽相差四十几岁,但非常赏识冯公的经营才能,两人交往甚密,成为忘年挚交。林尚沃由于年事已高,绸缎生意全由冯公帮忙发往朝鲜义州,冯公对丝绸海外贸易十分熟稔,亦扩大了自己的经营。


冯公在三十三岁时与三姨太喜得一子,由林尚沃取名冯保义,意为舍小义保大义,这就是后来名满京华的祥义号掌柜。冯保义天资聪明,逐渐接管了父亲的生意,并扩大了家族生意在北方绸缎业的影响力。1895年,冯保义凭着在绸缎业的口碑与出众的裁剪功夫结识了当时在宫中小有名声的小德张,为其订做戏服,戏服做工选材考究,深得小德张喜爱。


“小德张”原名张祥斋,因戏功出众,办事机敏,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小德张向慈禧太后推荐在京经营绸缎多年的冯氏家族为宫内提供服装订做,并用由江浙总督进贡的丝绸折合成银两当作裁剪费用,慈禧太后慨然应允。1896年,冯保义与小德张正式合作,创建祥义号绸布店,选址在大栅栏街8号。“祥义号”店名由“小德张”本名张祥斋中的祥字与冯保义的义字组合而来。


祥义号绸布店由冯保义全权打理,以经营宫内贡品绸缎和高级成衣订制为主业。因有民间罕见的宫内上品贡缎,加之做工一流,服务精细入微,很快名声鹊起,王公贵族,绅商巨贾,纷至沓来,拉开了百年辉煌的序幕。1900年,祥义号迁址大栅栏1号,享大栅栏绸缎“第一号”之誉。1911年前后,祥义号以顶级品质、周到服务、良好口碑饮誉京城,名流纷至沓来,一跃为北京绸布业“八大祥”之一。


为了吸引顾客,争夺市场,祥义号从商品销售到门面装修,以及正月十五花灯会等与西邻的瑞蚨祥展开了激烈竞争。起初两家都是普通门面,后来,瑞蚨祥在店门前围了小院,并装上了大铁门,祥义号随后把店前小院的砖墙拆除,换上了更加高大精美并镶有花饰的铁栅栏门面;不久,瑞蚨祥又把店前铁罩棚改成可升降的铁罩棚。


祥义号随即也改装成了活动铁罩棚,并比瑞蚨祥又高一些。这段瑜亮争锋的往事,有现在两家的豪华门面为证。不仅为大栅栏商战增添一段佳话,亦是其繁盛历史的鲜活见证。祥义号店面外立面为两层楼高的西洋巴洛克风格铁艺大棚,上有铁艺做成的方柱、铁栅和出挑的棚檐,铁花繁密、做工精细,历百多年风雨不倒,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前,祥义号为宫廷文化与商业文化融通之典范,代表了当时中国丝绸顶级品质和工艺。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更名为前门妇女服装店。1999年,重新改回原名祥义号绸缎店。


祥义号百余年的历史上,以其顶级产品、周到服务迎来众多尊贵顾客,包括很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名人,留下了很多逸事和传说,更为祥义号百年历史增添了传奇色彩。祥义号成立之初,曾接待过一位来自法国的客人。这位法国客人被店里琳琅满目的丝绸所吸引,购买大批带回法国。数年后,著名画家马蒂斯的画风大变,形式简单,颜色华丽,显示出明显的“野兽派”风格。


据传这是受到东方丝绸的影响。原来,那位法国客人是马蒂斯的朋友,而他从大栅栏带回欧洲的祥义号丝绸,正是马蒂斯灵感的来源,马蒂斯也因此称丝绸为“高贵的布”。


丽丰祥绸缎庄


丽丰祥绸缎庄是一家专门经营纺织面料的老字号,开业于1924年8月18日。其创办人孟觐侯先生是山东章丘县旧军镇人,是瑞蚨祥的东家孟洛川先生的堂弟。1893年,瑞蚨祥绸布店成立,孟觐侯任经理。由于他经营有方,使得瑞蚨祥生意红火。孟觐侯又在北京西四牌楼创办了丽丰祥绸布店。丽丰祥得名于孟觐侯先生的太太:因为孟太太的名字中有个“丽”字,“丰”字指容貌美好,“祥”字指吉祥,喻示生意兴隆、美满。



丽丰祥按瑞蚨祥的格局建造,只是面积稍小。两层长方形的青砖瓦房。中间有天井,有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楼下经营的全是棉布类商品,楼上经营丝绸,并代客定做衣服。当时西四牌楼有五六家布店,竞争是很激烈的。布料的质量和价格成为各店竞争的焦点。丽丰祥的经营原则是物美价廉,服务上乘。


一流的服务是丽丰祥成功的秘诀。每当顾客进店,伙计先是沏茶倒水,让座上烟,然后就是介绍商品,无论是丝绸还是棉布,都要逐个介绍清楚。不仅如此,丽丰祥还上门为顾客加工服装。由于经营有方,使得丽丰祥生意日渐兴隆,在京城也小有名气了。后来,孟老先生将丽丰祥传给其孙孟宪侠经营。


1955年,丽丰祥实行公私合营。文革期间,丽丰祥被改为西四呢绒绸布店,门前的牌匾被毁。1994年初,丽丰祥进行了装修,扩大了营业面积。同年8月18日,正值丽丰祥70周年店庆之际,恢复了老字号。现在的丽丰祥绸缎庄是零售兼批发的纺织品专营商店,经营面料种类齐全,大到高档真丝、毛料,小到人造棉、豆包布等近二千个品种。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北京脉搏”,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后台联系。欢迎关注官微:beijingmaibo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