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值秋分,长安街两侧的绿意却不曾退却。街上偶尔泛起的秋风在轻轻提醒着人们,“秋高气爽”的时节正悄然而至。树下,刘先生的身影一闪而过。顾不得欣赏长安街的秋景,他快速踱步,直奔地铁。穿梭于地铁站密密麻麻的人流,刘先生一脚踏入刚停稳的地铁列车内部...
时值秋分,长安街两侧的绿意却不曾退却。街上偶尔泛起的秋风在轻轻提醒着人们,“秋高气爽”的时节正悄然而至。
树下,刘先生的身影一闪而过。顾不得欣赏长安街的秋景,他快速踱步,直奔地铁。穿梭于地铁站密密麻麻的人流,刘先生一脚踏入刚停稳的地铁列车内部。看着地铁们渐渐关闭,列车缓缓启动,他轻舒了一口气。
在这方土地上,诸如刘先生的例子每天都在持续上演、发生。俯视地铁站内,早晚高峰时期,列车站门前总是人流如织。一节节车厢仿佛一个个沙丁鱼罐头生产线。停靠一站,短暂倾泻一些乘客后,更多乘客又立刻蜂拥而至。
不少人眼中,地铁是再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甚至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现实的冷酷机器。但当时间穿越回几十年前,对于那时的老北京人来说,地铁可是个新鲜“玩意儿”。虽然车上没有空调换气,座位也稍显坚硬,甚至列车运行起来也有些颠簸,但只要坐上那么一回,就足以让人“显摆”多时。
(80年代,北京地铁。右图为vivo X70 Pro+拍摄的2021年地铁一号东单站)
事实上,在这几十年间,包含地铁在内,京城街头巷尾发生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从原来的外出全靠一辆自行车,到现在地上于地下交通阡陌分布、选择丰富;从原来的城中村,变成了首都科技创新力量聚集地;从原来的一块块平地矮楼,到一片片高楼林立的商业、消费中心……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儿时熟悉的街头巷尾、小摊商铺已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改变,而对于不少90后、00后来说,也仅能从琐碎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京城往事。
此时,影像的重要性便愈发凸显。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背后,往往附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故事。通过影像,早已长大成人的“孩童们”可以重拾往事,而新世纪的“花苞们”也能通过这些时光片段,感受到几分旧时生活的氛围,并感叹于世事发展之快速。
为了展现京城变化,讲述京城百姓脚下土地的繁茂生长,笔者走访了北京几处代表性建筑、街道,并通过vivo X70系列手机配备的蔡司镜头定格京城景色,与过去展开对比、联想。
前门:交通枢纽变为网红打卡地
(1994年北京前门大街。右图为vivo X70 Pro+拍摄的2021年前门大街)
20世纪初,前门箭楼东、西两侧设立了前门火车站东站西站,前门大街成为了北京同外省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围绕这一交通枢纽,周围形成了许多市集与作坊。如今林立在前门大街两侧的全聚德烤鸭店、便宜坊烤鸭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店铺,早在那时起便已门庭若市。即使在傍晚,前门大街的一众商铺仍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而现在,前门已成为了文化的集中展示地与输出地,其中,不光有传统京味文化,还不乏一些国际文化的展览与演出。
笔直屹立的前门牌楼、古香古色的房檐砖瓦,偶尔驶过的有轨电车……无一不在诉说着这方土地曾经的繁华,若是有位北京人带你沿街步行,想必他定会一路走走停停,向你娓娓道来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与改变。
大栅栏:熟悉的街景,不同的游客
(1999年北京前门大栅栏旧景。右图为vivo X70 Pro+拍摄的2021年前门大栅栏)
大栅栏已有500多岁高龄。起初,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沿街巷口设立了多个防范盗贼的木栅栏,在历史沿革中,大栅栏逐渐成为了著名的商业街。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可以一窥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彼时,通过大栅栏你就能知悉时下京城的时尚趋势与消费趋势。
对比以往,如今的大栅栏除了内联升、张小泉、王麻子等传统老牌名店外,还多了一些”全国连锁“的手工纪念品商店与吃食。大栅栏的定位也从京城百姓日常购物消费的商业街,逐渐变为了展示北京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打卡的老街。
烟袋斜街:
仿佛置身时空隧道
(1995年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老照片。下图为2021年用vivo X70 Pro+拍摄的同一角度照片)
在讲究四平八稳,对称方正的京城布局中,有一条历史最为悠久的老斜街——烟袋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
烟袋斜街原名鼓楼斜街,店铺在斜街中名声、气派日渐增大、加之整条斜街狭长倾斜,形似烟袋杆儿,故得称烟袋斜街。
以前,住在附近的北京人要是想从家里走着去什刹海,十有八九都会走这条斜街穿过去。近几年,烟袋斜街修正后,涌现了许多就把、时尚小店、古玩铺子。在两侧明清传统风格建筑,配上近几年独有的网红小店,走近斜街就像走入了一条时空隧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浓郁的京城文化与时代印记,同样也能看到时下的“爆款、网红”消费热点。猛然一看,甚至会产生暂时忘记了自身所处时空之感。
北京站:见证数字技术发展
(20世纪80年代,北京火车站夜景。下图为vivo X70 Pro+拍摄的2021年北京站广场)
北京站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901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始建于1901年,建成于1903年,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历史上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兴城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
1959年,北京站开始兴建迁址,于同年9月15日正式开通运营。北京站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
北京站建筑风格雄伟壮丽,浓厚的民族特色与现代化设施设备完美结合。开通运营后,毛主席视察新建北京站后亲笔题写“北京站”站名。车站将这三个立体大字放置车站正面中央正上方。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北京站也在不断经历系统的更新、设备的完备与技术的升级。除了相继建立的微机制票、电视监控、行包自动检斤、自动检票和计算机管理等9大系统外。2016年,北京站还实现了自助验票、刷脸进站等功能。
用影像定格时光记忆
作为历史古都,北京保有众多完整、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作为国家首都,北京也汇集了时下最为流行的时尚消费,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潮流元素。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悠久、深厚的古城文化与前沿、领先的创新技术的完美融合。
就像新上市的vivo X70系列手机,既拥有蔡司系列最为经典的摄影镜头模式,同样又搭载了当前市面上顶尖的影像技术与芯片技术。不管是白天阳光拂面、薄云微光,还是夜晚灯笼高挂、火树银花都能完美捕捉每一个场景细节,甚至是每一束光线。
记忆终归有限,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往往犹如烟花一般,绽放于每个人心间,却又转瞬即逝。事后回忆起来,虽然同样美好、有力,但人们总归还是想,再多记得一点,细节再清晰一点该多好。而一部影响功能强大的手机,就像一台小巧的时光契机,得以让拍摄者随时随地定格记录时光,留下最详细、最真实的感动与故事。
(原标题:照片记录下的京城变化,记忆中的街头巷尾,你还记得吗?)
来源 |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