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不得了!北京G20工程“酷炫”生物医药产业成果

2022-11-26 13:36:58 2318

摘要:2016年7月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系列成果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介绍我市G20工程的相关情况。什么是G20工程?G20工...

2016年7月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系列成果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介绍我市G20工程的相关情况。

什么是G20工程?

G20工程自2010年起启动实施。按照二八法则,“G20”寓意是聚焦和服务产业关键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并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全面跨越创新发展。

2014年,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积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是行动计划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是市政府落实“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在科技支撑方面的重要举措。该专项部署了两项重点任务,即:“实现支柱产业跨越式发展”、“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到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成为支柱产业。

目前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生命科学与健康医学前沿技术、生物医药产业、临床医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整体科技布局。以临床需求为牵引,以前沿技术为支撑,建设和完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

G20工程的成果有哪些?

G20工程历经两期,已形成一系列成果,主要是:

第一,总量平稳快速增长。“十一五”末北京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到400亿,“十二五”末达到1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6%,成为北京新增的千亿级产业。医药工业利润总额保持全国前五,销售利润率始终全国第一,医药工业增加值上升至全市第二位。57家G20企业中十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从2010年的7家增长到2015年的13家,诞生了首家百亿级企业拜耳医药。57家G20企业发挥了核心带动作用,截至2015年12月实现营业收入566.5亿元,占全市医药工业的58.1%。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到中高速增长。

第二,“四轮驱动”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占医药制造业的93%。其中,化学制药具有突出的品牌优势和较高的规模优势,生物药品制造业增长强劲。

第三,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战略布局前沿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结构生物学、生物3D打印等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重磅品种、创新产品和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北京取得新药临床批件超过300个,数量居全国首位;获得药品批准文号370余个,包括康蒂尼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抗肺纤维化1.1类新药“吡非尼酮”、五和博澳创新中药桑枝总生物碱片、科兴生物国内首个基于Vero细胞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同仁堂国内首个抗抑郁中药“巴戟天寡糖胶囊”等重点新产品。年销售5-10亿元品种17个,10亿元以上品种8个,诞生了第一个本土培育的十亿元大品种-泰德制药“凯时”,2个二十亿元大品种-拜耳医药的“拜唐苹”、“拜新同”,培育出舒泰神“苏肽生”、甘李药业“长秀霖”等一批成长潜力突出的大品种。北京医药制造业销售利润率连续10年在全国主要医药发达省市中保持第一。

第四,“一南一北”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北京初步形成了“一南一北、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南”包括以亦庄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基地,“北”包括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中心。

专项成果案例

1国产脑起搏器给帕金森患者带来健康人生

脑起搏器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神经中枢的人工装置,通过埋植在胸前的刺激器向植入在大脑特定靶点的电极发送电脉冲,是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强迫症、药物依赖、抑郁等功能性神经或精神疾病的有效疗法。

多年来,脑起搏器由美国垄断,成为临床上价格最高的高值耗材,每名接受双侧植入手术的患者,需要支付25-35万元购买脑起搏器,高昂的费用,让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技术探索、临床验证到产业化完成了脑起搏器的全链条研发,于2013年5月获得产品注册证,脑起搏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有能力研发、生产和应用脑起搏器的国家,对我国自主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具有极重要的示范意义

与进口产品相比,品驰脑起搏器不仅价格低1/3左右,在电性能、电池容量、使用寿命、体积、重量等方面也优于进口产品,具有相当高的性价比,上市3年,在国内植入量占比已经超过50%。

北京市科委在清华脑起搏的研发过程中给予了一系列的项目支持;与清华大学共同启动国产脑起搏器临床应用,协调其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联合推动临床应用;此外,通过北京市科委的穿针引线,帮助可充电脑起搏器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了审批进程。

2我国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手术准确率达93%

骨科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骨外科发展的核心瓶颈问题是手术医生视野和操作的局限性。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用医工企紧密结合的方式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创建智能骨科手术体系,形成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临床解决方案,实现常规手术微创化、复杂手术标准化、关键操作智能化。

为进一步加速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进度,北京市科委自2013年起支持天智航骨盆骨折、脊柱及关节置换等一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产品的研发,破解了智能综合解决方案核心技术研究、核心部件研究、临床应用推广等方面难题,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医疗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许可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垄断。同时,北京市科委还推动制定了《脊柱外科导航技术标准》,该标准已成为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有力的推进了国产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利用军地合作项目在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示范基地,促进了产品完善和市场应用推广。

自2004年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起,已完成手术超过2000例,获得广泛好评。上颈椎内固定手术准确率由79%提升至93%;腰椎内固定手术准确率由73.4%提升至93.3%;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次数由54.3次降为8.8次;骨盆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准确率由76%提高到100% ,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3国产可折叠人工晶体实现进口替代

白内障是眼科致盲类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我国白内障发病率50至59岁年龄组中为52.3%,在70岁以上年龄组则增至97.8%。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手段。

全球人工晶体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美国的爱尔康(现属诺华)、眼力健(现属雅培)和博士伦三家公司垄断。目前我国仍有20%-30%的白内障手术使用国外已经淘汰的硬式人工晶体,而软式人工晶体则完全依赖进口。

爱博诺德公司创业初期,遇到了融资贷款的难题。2011年9月,北京市科委通过“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可折叠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产业化”,一方面直接助力研发生产线的建设,另一方面为初创企业做了项目背书,为企业获得中发展600万政策性股权投资铺路架桥,雪中送炭。历时五年漫长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周期,累计投资超亿元,爱博诺德公司生产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民族品牌的高次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普诺明”,产品多项核心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并于2014年7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产品注册证,产品完全达到甚至超过进口产品的水平,填补了我国软式人工晶体技术和市场的空白。

“普诺明”人工晶体上市一年来已经有上万白内障患者植入了该产品,均获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该产品比进口同类产品质优价低,节约了国家宝贵的医保资源,减轻了白内障患者的负担。同类进口产品的价格普遍在3500元以上,而普诺明人工晶体的价格要便宜30-35%,每例手术(一只眼睛)为患者节约费用1000-1200元。

爱博诺德公司还在多功能高端晶体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正在研发的治疗白内障合并矫治散光的TORIC和合并矫治近视的多焦人工晶体都已经进入临床阶段,这意味着爱博诺德公司在软式人工晶体研发的速度和深度都已经赶超欧美先进眼科医疗企业。此外,在我国开展的非洲“光明行”医疗援助活动中,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可折叠人工晶体的企业,产品已经陆续抵达喀麦隆、科摩多、苏丹、刚果布等国家,一举打破了以往中国援外眼科白内障手术用进口晶体的尴尬局面。

4国产高性能内窥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内窥镜技术是用于筛查早期消化肿瘤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已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使这些国家的消化肿瘤早期发现率超过60%,五年生存率超过85%。我国内窥镜市场主要依赖奥林帕斯、富士能等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造成内镜检查普及率低,消化肿瘤早期发现率不足15%,五年生存率仅为25%,很多患者失去早期治疗机会,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

北京华科创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在我国率先开发了高清电子内镜、高频超声内镜、高分辨光相干层析内镜等创新产品,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

在北京科委课题支持下,攻克了300瓦大功率多光谱内镜冷光源,40万像素CCD电子光学成像模块,12MHz/20M高频体内超声探头,200MHz超高频超声图像处理器,光谱1310纳米的高分辨激光相干层析探头等10多项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瓶颈,实现了产品研发重大突破,达到了70-85%的高国产化率。研发的图像分辨率50um高清电子内窥镜,图像横向分辨率1.3mm、纵向分辨率0.4mm的超声内窥镜等系列产品,完成了产品第三方注册检验,申报了10项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即将进入市场推广及产品销售,为我国消化肿瘤的早期检查诊断及微创治疗发挥作用。

5国内首个3D打印人工髋关节成功上市

3D ACT技术(三维精准构建技术)可以将与人体高度相容的钛合金作为材料,通过对专业医学图像数据做进一步处理,用3D技术打印出与患者解剖结构高度吻合的钛合金植入物。

作为中国骨科关节植入物行业的领军企业北京爱康医疗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医学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将企业研发与医院临床需求对接,把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展开了金属内植物的研发工作。

传统生产模式与3D ACT技术对比

经历了近六年的产品设计、生物学实验、生物力学验证、临床评价和产品注册审批,3D ACT 髋关节系统于2015年8月正式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上市许可证,成为全球首例经过临床验证的金属3D打印骨科植入物产品,也是中国首例获得CFDA上市许可的金属3D打印骨科植入物产品。2016年5月爱康公司研发的脊柱人工椎体再度得到CFDA上市许可,成为全国首个获得CFDA注册证的3D金属打印脊柱产品。3D ACT 髋关节系统产品上市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多家医院成功完成600余例手术

爱康医疗金属3D ACT技术首次在中国医疗领域率先实现了商品化和产业化,将金属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引领到世界同等水平,同时相关核心技术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D ACT产品的成功上市将对推动国内整个3D打印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小布说

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我市这么多“酷炫”的生物医药产业成果,小布非常震撼,惊呆了

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大大的期待

据小布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市关于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还有新动作哦

那就是:北京仍将以“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为载体,在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下,结合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从“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形成工作抓手;加强创新培育力度,加快高端产出;完善技术服务平台,支撑创新创业;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推动政策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重点工作,聚焦并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精尖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